区块链脱虚向实快速布局金融业,清算领域将是重要突破口
当区块链遭遇金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各种猜想都可能难以准确描述这种技术将给金融业以及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实际上,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断言区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当有人畅想区块链技术将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当美联储成立工作组将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分析”,一场对金融行业颠覆性的改变正渐渐成为现实。
在中国,区块链也正完成脱“虚”向“实”的快速转变。金融行业,成为区块链布局的前沿阵地。
金融业追风区块
“去中心化”、“信任”不可篡改等特点,令众多金融机构捕捉到区块链的潜在价值,以工行、平安、招行、银联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都纷纷探索区块链领域的创新
“数字经济学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曾经断言,区块链是颠覆货币、商业和世界的一项技术。其中,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颠覆,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之一的上海华瑞银行,就准备在区块链的跨境资金结算运用上迈出第一步。华瑞银行创新部总经理方宵恩表示:“我们正研究采用Ripple技术,与代理行之间在区块链上进行跨境资金结算。
Ripple技术,正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典型运用。区块链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需相互担保信任或第三方核发信用证书,而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加密算法创设的共识机制,来建立节点信任。因此,区块链也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之为“信任的机器”。
“区块链对于金融业而言,首先创造一个点对点的信用,通过加密和编程等技术创新了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实现的信用,而这对传统中心化的机构都会产生冲击。”央行研究局李博认为。区块链是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追求数据强一致性的分布式应用系统,主要呈现为开放的账本服务,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信任”以及基于编程的智能合约为其显著特点。
恰是因为如此,中国众多的金融机构迅速捕捉到其中潜在的价值,以工行、平安、招行、银联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都开始探索区块链领域的创新。
2015年,国际金融创新公司R3发起成立了一个由四十多家国际知名银行组成的联盟,致力于研究和发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包括巴克莱、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ING等都参与其中。今年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也宣布加入该组织。
2016年初,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在京成立,成员包含了万向控股、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包商银行等机构。万向控股还发起设立Chinaledger,由前上交所副总裁兼CTO白硕领衔,重点研发区块链基础技术和协议
此后,由微众银行等二十余家银行、券商发起设立的“金联盟”在深圳成立。“陆家嘴区块链金融发展联盟”也接棒在上海成立。至此,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京沪深”三足鼎立的态势。与此同时,研发实力雄厚的工行还将区块链技术列入了公司“十三五”信息科技规划。
最近,中国银联发布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积分转换平台。“其特色在于所有银行积分无需转换为该平台积分,平台仅提供点对点的撮合交易。银行可以在不担心客户流失的前提下,自动进行积分互换。”中国银联的该项目负责人严翔翔向记者表示。
小小的积分互换,凸显的是金融科技领域对区块链可信的分布式体系的推崇。严翔翔表示,由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各方在交易中是分布的平等节点,真实可信,因此,解除了各家银行的顾虑。此外,传统“中心化平台”最大的劣势,就是平台常常会充当交易者,存在类似资金池的交易,原先屡被曝光的P2P违规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而运用区块链技术则完全可以屏蔽这种可能。
目前,众多小型银行纷纷选择加入该平台,进行积分兑换。
重构清算商业模式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信息流和资金流匹配,这一点将完全颠覆整个金融业态,其在金融业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清算领域。
清算领域,将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实际上,一场席卷国际清算领域的激烈竞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区块链除了分布式和可信等因素外,在金融领域还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实时对接。这将会改变现有很多商业模式。”“区块链铅笔”创始人龚鸣对此无比推崇。
区块链技术全天运行,实时结算,逐笔交收,交易即清算结束,全部节点共同维护账本,共享账本信息。因此在数字资产登记、发行、交易、支付、结算、清算一体化系统中有着突出应用。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大器透露:“区块链技术在注册制和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完成了相关调研,报告将递交给相关部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金研究院区块链中心主任吴思进长期研究区块链交易所的技术应用。他认为,股权、债权、票据、仓单等数字资产“写在”区块链上,有助于提高其信用,方便跨地区跨市场交易和融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比如,对于证券清算和交易而言,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一步完成,而这与目前交易、清算、托管分离的状态而言,在理论上毫无疑问是效率上的极大提升。”吴思进强调。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全球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因为清算失败给卖方带来的直接损失高达270亿美元。出身银联的钜真金融创始人孙立林认为,不仅在交易所领域,在传统银行间清算同样也存在效率损失,而区块链在此领域优势明显。
从发行、交易、清算这三个环节来看,孙立林认为,区块链技术最有价值的领域还是在清算对账,在提高对账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有巨大的潜力。9月份,孙立林创办的钜真金融获得万向控股等机构1.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也是迄今中国区块链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
不仅如此,中国结算公司与上海清算所等也都公开宣布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于现有体系的改善。在第二届区块链峰会上,上海清算所副总经理李瑞勇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共同深化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国际清算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华瑞银行也与Ripple在进行合作,力争为客户减少费用,提升效率。
传统跨境汇款,银行要求客户到网点填写汇款申请单,银行按0.1%的比例收取汇款手续费(最低50元,最高1000元),同时客户还需向银行支付80到150元人民币不等的“SWIFT电讯费”,收款人需要一到三个工作日才能收到款项。
“华瑞银行正在通过Ripple提供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与代理行之间在区块链上直接进行资金的结算,缩短了结算时间,也不需要支付电讯费。例如按照传统跨境汇款,客户汇款5000美元到美国,需要支付50元手续费及150元电讯费,合计200元人民币。而华瑞银行希望可以做到客户只需要支付50元手续费,0元电讯费,一分钟内收款人就可以收到款项。费用减少75%,到账时间由T+N缩短到准实时。”华瑞银行创新部总经理方宵恩表示这项技术正在加速研发之中。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信息流和资金流匹配,这一点将是历史性的突破,将完全颠覆整个金融业态。”龚鸣认为。
技术与现实的妥协
“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诠释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在目前环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多中心的分布式体系更适合目前的中国金融现状。”
尽管具有颠覆的潜质,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环境有诸多磨合之处,只有根植于现有的金融业土壤,这一超前的技术才能生根发芽。
“区块链技术必须结合现实规则。”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区块链必须在主流经济社会框架中,找到自己的‘血缘’根本。”
杨涛所强调的“磨合”问题,在以“中心化”为显著特点的金融领域特别突出。
一直以来,金融“传统中心化”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质之间的矛盾冲突显而易见。“去中心化”后,各个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如何保障?这个问题不解决,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无从谈起,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去中心化”曾是业内共识的区块链标志性特质。不过,随着金融机构话语权的崛起,其迅速被“分布式”所替代。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体系”取代“去中心化”成为该项技术发展中的第一选择。
“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诠释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在目前环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多中心的分布式体系更适合目前的中国金融现状。”孙立林的研判务实而敏锐。
在区块链技术中,各节点平等且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多中心模式,即是联盟链模式。
作为熟稔各类银行融资交易的资深律师,孙铭的观点较有代表性:“由于完全去中心的公有链基本的产权关系都难以判定,因此金融体系无法选择其作为技术应用,而联盟链会是金融业更佳选择。”在孙铭看来,联盟链可以确定每个节点的归属,证明其为金融机构所控制,在法律责任上可以明确。
中行前行长李林辉也认为,这几年区块链技术在私有链、联盟链的应用已经有初步的进展,但不是没有中心,还是有中心的,只是分布式的。
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认为,区块链系统很多是多中心的系统,而非“去中心化”,分布式更应该成为区块链特性,因此,联盟链更适合境内金融机构。
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目前主推的“微粒贷”业务已经借鉴区块链技术,来推广联合贷款。目前该项贷款发展顺利,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元。
“该项业务与区块链中的联盟链技术较为契合,可以让各家联合银行成为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利用不可篡改、共同维护运营的技术,推动更多银行参与其中。”马智涛表示,在机构间的联盟链上存储的,将是机构间交易的账本或者是账本的副本。同时,利用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特性,同业间可以有效地降低清算对账的成本、提高时效、简化和加快各种非中心化的金融机构间的交易。
制度规则有待跟进
现实业务与制度、技术规则等障碍横亘于前,致使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金融项目仍多半属于非核心项目,尚未触及传统核心项目。
“从逻辑上,区块链技术在证券领域可以加大优化发行、交易、清算、结算以及托管环节的效率。但是就现行法律而言,这几个部分相对是独立的环节。比如,《证券法》将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与交易所进行了区分,并且在功能上也有界定。同时,使用区块链资产分布式登记、转移、拥有,最后如何对接到现实的资金上来也是一大痛点。”吴思进表示。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业务规则赋予各类具有监管功能的主体各自依法合规行使监管职能以及特定的操作特权。
“比如司法部门有依法冻结指定账户交易的特权。监管部门有依法‘看穿’所有账户的开户、交易、持有数据的特权。交易所有依法对特定交易产品实施‘停牌’、对特定市场实施‘停市’、对‘显失公平’的交易予以取消、对达到特定风控警戒标准的仓位予以强行平仓、强行减仓的特权。登记结算机构有依法对特定的已达成交易实行暂缓交收或拒绝交收的特权。”谈及此,白硕如数家珍。
这些“中心化”管理逻辑,都在考验着区块链落地的可行性。
从金融监管的视角来观察,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上的规模化应用,各国尚未做好准备。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撰文指出,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不仅监管理念必须调试与创新,法规框架也受到了一系列问题的冲击,最为突出的挑战来自区块链。
从技术角度看,白硕认为,区块链协议分层并不成熟,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远不如互联网这么统一,需要各大技术流派进行合作。“目前,金联盟和Chinaledger正在进行合作,争取形成国内较为统一的技术标准。”白硕透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在制定区块链行业标准上,进展喜人。7月,工信部信息化与软件服务司印发了《关于组织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研究的函》,并在10月18日指导成立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首份有官方背景的《区块链白皮书》。
《白皮书》给出了中国区块链标准化进程。2017年4月启动标准验证工作并对通过验证的标准,选择具备条件的省市和行业开展标准应用推广试点工作。此外,还将及时探索贯彻标准的机制和模式。2017年10月将进入标准改进期,工信部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试点情况对标准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上海证券报/孙忠、陈羽)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
1小时15倍 AI MEME冲浪者防沉迷指南
2025-01-08 -
把握加密市场未来:投资者应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2025-01-07 -
2025年的Solana除了第二款手机 还会推出哪些产品?
2025-01-07 -
Tether USDT 市值和交易量为何下跌?
2025-01-07 -
美元连续暴涨与加密市场展望 BTC全网算力创历史新高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