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再难造假?我们离“司法公正”近了一步
【摘要】一群人正尝试用技术手段,来挽救互联网时代的契约精神。
区块链,无疑是目前FinTech领域最火的技术。
中国的玩家,紧随世界潮流,已尝试在金融、供应链等领域落地区块链技术。而另一个想象力,则是法律界的证据存证领域。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世界:网络上说过的话,都可以作为呈堂供证;所有的证据,再不可篡改;所有的司法体系,都无法徇私……
实际上,一群人正尝试用技术手段,来挽救互联网时代的契约精神。
我们离那个司法公正、有证可寻的世界,兴许不太遥远。
1、互联网时代的取证
法律需要强逻辑的信任链条,任何一个链条断裂,就将功亏一篑。
一场官司的输赢,说到底,就是证据之争。因此,获得、保存证据,一直是司法体系的“痛点”。
互联网时代,许多交流、交易都在网络完成,“证据”变成了电子数据,变得更容易复制、修改、删除。
这意味着,电子数据存储难度大,司法鉴定成本高。
电子存证的漏洞,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被利用得淋漓尽致。
以网贷行业为例,一些P2P平台给用户的“电子合同”只是一份Word文档,没有签名盖章,在法律上,毫无效力。
因此,一旦平台出现兑付问题,投资用户几乎毫无对策。
面对“电子存证”的法律需求,市面开始出现线上电子合同、电子存证和线下司法鉴定等,一系列法律服务。
“法大大”,也是玩家之一。
一开始,所有的数据存储,都集中在法大大的中心,也分散在一些司法鉴定机构。
但只要是“中心化存储”,就会面临两个问题:来自外部“黑客攻击”的隐患,内部从业人员道德风险。
为此,法大大自建了一套安全系统;近日,又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为整个体系,增强了一层防卫。
2、区块链+数据存证
内外交困的中心化存储,几乎是所有数据存储的通病。
在一丝不苟的法律面前,证据链条,则如同司法公正的基石。
在国外,已有区块链在数据存证领域的尝试。
最早的探索者,是2012年的存在性证明(Proof of existence)项目,借助比特币区块链实现数据存证。
比如,如果用户想将数据存证,只需要两步:打开Proof of existence项目官网,将本地文件拖入浏览器。
随后Proof of existence项目也要做两步:首先在本地浏览器内,将文件进行摘要计算,获得此文件的哈希值;然后,通过交易,将哈希值写入比特币的区块链,公开保存。
哈希值,被誉为是数据指纹,通过算法,将文件生成二进制数值,也就是说,给了文件一个唯一的”ID”身份证。
这样,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一旦原始文件被篡改,通过比对哈希值,可以轻松发现。
如今,国内玩家也开始尝试。
Onchain、法大大、微软,三方近日联合发起的“法链”联盟,用于数据存证。
与Proof of existence项目一样,“法链”也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将电子合同进行摘要计算,计算生成此文件的数字指纹Hash值,哈希值不可反算,也就是对合同本身的内容、数据保密。
然后,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签署主体、文件哈希值等电子合同的数字指纹信息,会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信息一经存储,永不可篡改。
但是,与Proof of existence项目不同的是,“法链”并没有采用比特币的区块链,而是自建了一个开源的区块链系统。
Onchain首席架构师李俊对一本财经记者表示,启用新链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比特币区块链是为数字货币打造的,架构本身而言并不是特别适合做数 字资产;另一方面,比特币区块链的“核心权力”并不在中国手中,不仅不能给法链联盟的参与者信任感,也会限制未来的业务或生态。
最为关键的是,比特币10分钟一次的交易确认,速度太慢,不适合大规模的数据存证。
法链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来自Onchain,Onchain团队开发了国内首个区块链项目小蚁,已经积累了两年,模式基本跑通。
“法链”目前是几方发起的联盟链,未来,会邀请司法鉴定机构、司法从业人员、院校、协会等加入“节点”,同时进行数据存储。
3、数字资产的想象力
法律证据的保存,只是数据存证极小的一部分。
电子合同、知识产权和文字、图片、音像等数字资产,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保护。
比如,早期需要证明文章是自己的,需要通过邮政,将文章寄给各种出版社,邮件上的“邮戳”,就是证明。
如今,互联网上有大量发表的文字、图片、视频,版权保护更加困难:不仅有大量未登记的版权,而且一旦侵权,维权取证难。
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这一困境。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将版权信息写入区块链。
信息一经写入,便自动生成时间戳,永久封存,无法篡改。
国外的Mediachain等公司,正试图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在网络版权存储和交易场景。
不过,区块链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盗版问题,但在需要证明和鉴别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这在金融领域,也是天方夜谭般神奇的想象力。
在未来,资产不仅可以证券化,甚至可以数字化。比如一套房子,可以估算其价值后,形成“ID”,直接在区块链上进行抵押,甚至像钱一样流通。
数字资产,在网络上有了唯一、不可伪造的ID,那么,就可以证明其价值,提供了“交换和流通”的可能性。
如果所有的资产都可以数字化,价值的交换,将变得潜力无限。
这个“万物可交换”的世界,离我们还有点远。
目前,无论在金融还是法律领域,信任的构建,都依赖中心化的机构,比如房产证、驾照、学历,需要房管所、车管所、教委等权威机构的介入。
这种权威铸就的中心化“信任”,成本高,安全性低,一旦丢失,再也无法找回。
而区块链,用技术,来降低信任成本。
但完全的去中心化,又存在另一个问题:数据每一次变更,都需要每个节点进行更新,相对而言,效率降低。
如果单次的数据存储,还可以应对,类似淘宝一样海量、碎片、高频的存储,一般的系统难以负荷。
目前,法大大等电子存证平台,也将接受严峻考验。
电子保单数量呈现指数爆炸般的增长。
据法大大称,目前其平台电子合同的日均签署量10万份以上,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等小额、高频、碎片化的交易增多,对于平台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则意味着,用效率来换安全。
数字资产的蓝图太美,但在此之前,需要先找到效率和安全的平衡点。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
美国大选大赢家已产生:加密货币
2024-10-31 -
历史增长最快 贝莱德BTC ETF管理资产超300亿美元
2024-10-31 -
Coingecko:质押收益率最高的前十大区块链有哪些?
2024-10-31 -
如何参与币安重点投资的12个项目
2024-10-30 -
大选仅剩一周 “特朗普”交易席卷加密市场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