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解除区块大小封锁了》读后感
前言:刚读了《比特币耶稣Roger Ver:是时候解除区块大小封锁了》很有感触,因此撰写此文,先表明下我的观点,我是自始就非常支持于2016年2月21日达成的《比特币圆桌会议达成关于扩容的共识》,经常提起和呼吁大家认同支持在2016年7月,硬分叉扩容的代码开发完成发布,可供使用;2017年7月,如果能够得到社区的广泛共识支持下,硬分叉生效。即我是很支持2MB扩容的,反对的仅仅是某些版本75%算力支持就匆匆进行的因共识不够而风险较大的硬分叉而已。
1、诸多选项理论
Roger Ver开始就提出了,比特币区块空间和星巴克的咖啡对比,并进一步完善阐述成了“诸多选项理论”。
在咖啡市场,会有众多的咖啡供应商。也有很多其它的饮品选择,例如可乐,水,茶等等。消费者会对比不同供应商的咖啡,以及咖啡替代品的价格。然后,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决定购买的数量。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比特币区块空间。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有很多的选择,它们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瑞波币、以太坊、狗狗币等。我们也有非区块链的选择,包括银行、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现金……
根据上面这种类似性,Roger Ver 提出了其重要的观点:“星巴克没有为客户提供足够多的咖啡,这将是一个错误,而比特币矿工们不提供足够的区块空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同样也是一个错误。”
【玛雅评论】
首先,我想知道“星巴克没有为客户提供足够多的咖啡”,一定是错误的吗?我对咖啡研究不多,但是提到咖啡店的品牌,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会想到 “星巴克”,从这个角度讲,星巴克是成功的公司。而“没有为客户提供足够多的咖啡”究竟是其成功的法门,还是阻碍其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这个很难说,大 家可思考。
决策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为客户提供足够多的咖啡”的弊端是显然易见,但是有利之处难道就一点也没有吗?星巴克的管理层能把品牌做的那么大,不可 能都是傻子,估计这是在充分考虑利弊后的决策。有可能若其一开始就定位不限量,则可能就因咖啡厅太拥堵而氛围不好或其它原因而没有今天的星巴克了。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Roger Ver 说的比特币需要满足的用户需求,从其列举的替代品中没有黄金,可以看出其仅仅是指用户消费比特币的需求。要知道比特币除了消费流通的需求,还有其它需求, 例如比特粉忠们的储存自己财富的需求。而储存财富需要的是比特币去中心化,是比特币的上限恒定,是比特币的网络稳定。而至于交易手续费是否高,交易确认速 度是否快,用比特币来储值用途的比特粉忠并不很关心。其它竞争币和银行现金等等甚至黄金,都是无法取代比特币较好满足这部分比特粉忠的储存财富需求的。而 万一比特币节点大量减少而中心化,那么将无法再满足比特粉忠的储存财富需求,而这种粉忠在判定无法再用于储值后的抛压,将比无法满足流通消费需求而减少部 分用户,要后果严重得多得多。因此个人认为优先满足的应该是储存财富需求。
2、利与弊分析
Roger Ver 提出了扩容主链的四个负面影响,并重新审视:
1)需要额外的带宽来中继网络中的交易。
Roger Ver认为效率最低的矿工和节点将被网络抛弃,正如任何行业的最低效生产者。
2)需附加CPU time 来验证这些交易。
Roger Ver认为需要一些额外的时间,在网络上的每一个全节点都需要进行支付验证。
3)需附加存储空间来存储这些交易。
Roger Ver认为计算机的存储也可跟上100 MB的区块部署,或大约每年5TB的交易数据。在不久的将来,从存储的角度来看,1GB甚至 1TB的区块,也不会是什么问题。
4)由于上述这三个问题,网络中的节点可能会更少。
Roger Ver认为这是比特币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如果以上三个问题变得非常严重,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运行全节点,比特币将失去它的一些抗审查能力。但他认为 如果比特币的用户群体扩展到几亿,甚至几十亿,那么,即使运行全节点的人数比例会较小,但全节点的总数会增多。
【玛雅评论】
首先赞一下Roger Ver的水平,其作为一个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经济学的人,能对技术层面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像他说的“让密码学家做密码学类工作, 让经济学家考虑经济学方面的事了。”而这个扩容问题涉及的技术层面,真不是他理解的那么简单。如其提到的孤立区块问题,其实是相对的,若矿工们都孤立率增 加那就都不会有收益影响。
1)带宽速度根本就不用太担心
现在已经有一个叫“瘦区块”的技术,并且核心代码已打算支持此技术。有了此技术不会仅仅因网速问题而抛弃任 何矿工或节点。这个技术简单点说就是不传播整个区块了,只是传播区块头和打包到区块里的交易的ID列表。传播发给下一个节点后,由节点去从其 mempool中自己根据交易ID去提取具体交易去打包,若万一缺少某些交易再向其他节点索要。因此有了“瘦区块”技术,任意大小的区块在打包后的传播起 来都会是很少的数据即可。即可近似将瞬时的新区块传播,分散到十分钟内完成。想想就算很差的网络环境下,十分钟时间能传多少MB数据。因此带宽速度问题根 本不必太担心。
2)CPU来验证交易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注意矿机需要进行的大量算力的计算,那是在寻找满足难度的Hash结果,而并非在花大量时间验证交易。作为普通的完整全节点,是不需要进行大量 Hash的,仅仅Hash一次区块头校验下是否满足难度即可。还有就是校验下那些打包到区块中的各条交易记录是否符合总输出不大于总输入,以及 Merkle Root的计算校验。这些计算对于普通计算机来说足够应对。即使配置速度很低CPU的计算机,正常运行时几分钟校验一区块,是完全没有压力,可忽略不计 的。只是在新钱包在同步区块时有大量区块待验证,可能会有一点点压力。
3)区块链总存储空间是个大问题。
这个我有点不太认同Roger Ver的,他认为这个不是问题,但是据我的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人不愿意运行核心钱包,很多人给的理由,就是太占硬盘空间。现在比特币核心钱包,同步后占 用的空间达77GB多了。我同意未来可能会普及几十TB,几百TB的硬盘,但是要明白,很多人硬盘够用即可,是不会轻易更换硬盘的,另外很多人喜欢硬盘使 用占比较低。有个77GB的大程序,侵占了本来可放百余部电影的空间,其会心理上有排斥的。
另外区块链总存储空间大,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新人运行核心钱包需要的同步时间长,下载速度会是同步的瓶颈,而区块总大小除以网速,就是同步时间, 现在每十分钟增加1MB,一年增加365*24*6/1024=51.3GB的总大小。还可以接受。若假如区块大小达到10MB,每年则有513GB。那 时需要的同步时间,更是普通用户无法接受的,而纷纷选用其它钱包。而结果就会导致个人核心钱包全节点的减少。注意虽然裁剪模式或轻钱包可较少空间,但是他 们非完整钱包,不能查全部历史数据。区块链历史数据是难以进行压缩的,只能控制新区块大小来控制新区块链数据的产生速度。
4)网络中的个人节点可能会更少是最大的风险。
非常赞同Roger Ver认为节点可能减少是比特币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注意不是由于上面三个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第三个问题,前面那两个都问题不大。即使硬盘技术飞速 发展但是个人电脑的硬盘更新速度可能跟不少。现在的硬盘空间已经够用,有多少人会想着去专门为了比特币而去升级下硬盘空间,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些个人节点会 停止运行。
Roger Ver认为只要全节点的总数增多,那么节点中心化就会缓解。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我觉得与节点总数关系不大,关键看是些什么样的节点,个人节点还是云节 点,还是公司节点。个人节点的量较多才是节点去中心化的关键。否则,在超大区块下,个人节点因为网速,CPU,硬盘的占用太多而渐渐都关闭,最后只剩下些 大的币公司在运行,或放到云服务器上运行,而几乎没有个人全节点,而那时将会是很恐怖的。若黑客入侵了云服务器,和一个有较多节点的币公司,那么在长期积 累和合作下,一个黑客团队,就有可能控制大多数的节点,从而成为比特币的隐藏的中心,随时硬分叉。相反,若分散全球的个人节点较多,且时开时关,入侵控制 大量变动地个人节点将几乎不可能,从而才有了节点的去中心化。
节点去中心化是比特币的根基,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其是保持着万一算力中心化攻击时的最后最底层的反击能力。否则,几乎所有的节点若都为币矿业或币 相关公司所运行,那还怎么靠节点投票来对抗算力联合控制的攻击。在节点去中心化的前提下的算力中心化,并不可怕,甚至也是矿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千万不可节 点中心化,当几乎没有个人能有能力运行全节点,而节点中心化时,将会动摇整个比特币的大厦。
3、要不要增大区块大小
Roger Ver说的这句话让人发麻:“很多Bitcoin Core的成员直接告诉我说,比特币区块大小至今未能增加,其原因并非是技术问题,他们不允许,只是出于经济和社会因素上的考虑。”
不知这里的“很多”具体是多少。然后Roger Ver就抛出自己的观点:
“人为地限制区块大小,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它只会造成潜在的比特币用户去使用别的东西,现在,是时候让密码学家做密码学 类工作, 让经济学家考虑经济学方面的事了。” 后面显然他作为“经济学家”考虑经济学方面的事,认为不应像星巴克去故意限制生产的咖啡数量一样,人为地限制区块空 间。
最后Roger Ver呼吁:“是时候结束区块大小的封锁了。”即是标题。
【玛雅评论】
我认为Core是一个开放团队,并不是仅仅只有懂代码的人才可以加入这个团队,懂经济的人同样可以加入的,其中的一部分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整个Core所有人的观点。
技术层面扩容的实现确实不是问题。最简单的是把1修改为2,为了充分共识可以再弄个判断90%区块,再启动代码,理论上即可确保安全硬分叉。技术层面的实现很简单,其实某版本已经实现了,尽管共识太低和有可能有漏洞,但是出现的漏洞理论上是可以修复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实现问题,而是技术层面的路线问题,是对技术层面的长远影响。就是前面分析的,若完全取消了上限,那么技术上就有可能会有超大区 块出现,进而区块总大小快速增加,提升了个人运行核心全节点的门槛,甚至个人全节点最后完全消失,导致节点的去中心化特性消失,黑客可以在控制云服务器和 有多节点的币公司服务器后,从而从技术底层上控制比特币,进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消失,储值财富的价值不在。而限制区块大小的上限,就可以避免技术上的 这些连锁反应,从而确保比特币节点的去中心化。
其实Roger Ver从他熟悉和善长的经济学领域出发,应该提一个经济学术语的建议:“要提升比特币的交易处理能力,降低交易手续费。”而不是直接去提一个技术代码密码 学领域的区块大小取消上限的建议。其实那个经济学的目标效果并不是仅仅只有“区块取消上限”这一种方法能实现。而“主链+闪电+侧链”的方案,同样可以达 到提升比特币交易处理能力,降低交易手续费的效果。且现在已经较成熟的闪电网络可以有超Visa的交易处理能力,秒速确认,且手续费可以很低,这是简单的 取消区块上限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具体可关注微信公众号Bite酱的6.9的文章介绍闪电原理。像Roger Ver自己说的,懂经济的设计经济,懂代码的设计代码,不应太多的干涉各自内部。Roger Ver很懂经济提出需要提升交易处理能力,降低手续费的经济层面需求即可,但是代码层面是硬分叉直接扩容实现提升交易处理能力,还是通过软分叉搭建“主 链+闪电+侧链”来实现提升交易处理能力,这是懂代码的人最清楚应该如何选择做的。
我知道此文一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反对扩容了,因此我在开头就说了,我是支持2MB硬分叉扩容的。因为我虽然清楚从技术层面硬扩容有风险且没太大 必要,但是要懂得从社区来看,也建议Core团队的人多想想,没有那么多人能像你们那样清楚硬扩容在代码层面的危害以及没有必要。社区的很多人不懂代码, 尤其是还有些懂经济而陷入扩容误区的人,他们是一定要硬扩容的。为了团结最广大的社区,硬分叉扩一次又何妨。只要做到90%以上共识再启动硬分叉,且分叉 瞬间多盯着点,做好应急代码准备。问题应该不大,也应该做。
因“香港圆桌扩容共识”是很好的平衡各方需求的共识。希望Core团队中的大多数人,能充分认识到此共识的重要 性,及时地在7月份发布硬分叉扩容代码,并设置在2017年7月份,算力投票最好超90%时,再启动硬分叉。就是说完全按香港共识来推进,至少签名了的那 几位开发者,要充分地去游说各其他Core团队成员。1MB和2MB差别并不大的,不会对节点中心化造成太大影响。只是从年新增51.3GB变成 102.6GB而已,完全可以接受。一些Core队员,实在想不通,还是认为没有必要,那就当成一次向矿工,向社区的妥协吧,必竟比特币是大家的并不是仅 仅是你们的。若一意孤行,那么可能各大矿池,各大交易平台,各大币应用集体拒绝更新Core团队的任何新版本更新,来作为对Core团队无视整个社区建 议,公然违背“香港圆桌扩容共识”的惩罚。甚至解散Core,对代码进行fork,由支持发布硬分叉代码的成员,重新组队,大家认同这个听从社区建议的新 团队,运行更新这个新团队的版本更新代码。
最后,我也呼吁下:“区块大小限制是中本聪设的,中本聪还有很多设定起初都被认为是错的或没有必要的,但后来都证明他是对的,请大家不要低估中本聪的智慧。区块大小1MB变2MB没有问题,但绝不可完全取消上限。”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
Bitwise:企业购买比特币 一个被忽视的大趋势
2025-01-15 -
Pantera:加密采用之路 下一个100倍机遇会出现在哪里
2025-01-14 -
CoinShares 研究主管:比特币战略储备的FOMO效应
2025-01-14 -
如何在加密投资中保持前瞻性?
2025-01-14 -
特朗普政府将放松加密货币管制:承诺与现实会有多大差距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