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成立“区块链银行”是个好主意吗?
今年伊始,央行领导在数字货币研讨会上指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 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央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去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首届区块链峰会上,许多专家针对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
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和金融需求成级数增长之际,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成本和管理方式受到了质疑,如2015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478家,比 2010年末增加了429家;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62.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5倍,银行业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存款余额 分别是2010年末的1.86倍、1.53倍、1.49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是2010年末的3.4倍等数据。传统金融数据处理中心不堪重负的矛盾开 始暴露。因此,区块链银行的模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探讨研究。
一、区块链的市场价值
“区块链”是指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动态编程数据块链。从金融视角来看,在公开的条线业务分布式账簿系统中,每个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 都有一份完整的备份公共账簿,其记载着所有业务交易的信息。任何节点产生的交易行为,都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区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所有节点账簿都能验证该 交易行为并准确更新。由于账簿区块具有存储特点,交易后增加的新数据块会随时附加到已存在的节点上,由此形成了区块的链状结构。
当然,任何一个拓展的区块链能通过一致的数学算法,转化成验证、转移和记载的分析数据。由于每个数据块均包含了过去10分钟的网络交易信息,可验证 其信息的真伪和有效性,并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互相监督验证,以及智能信任技术条件下的方便快捷、高安全性、快速记账、成本较 低等优势,无需积累信用,可靠的数据库形成一种几乎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共享总账。
从数据库角度看,区块链能实现数据的分布式记录(系统参与者集体维护)和分布式存储(所有节点可以或者选择保存数据)。从效果角度看,区块链可以生 成一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的、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且这套数据库不是存储在某一个中心服务器上,而是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和加密算法来维护这套 分布式数据库运转的技术。从时间序列来看,区块链能记载某一段时间内打包生成包含数据和代码的所有信息,每一个区块的页首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索引信息,首 尾相连便形成了链。区块的完整历史记载与链的完整验证相加,就形成了可追朔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的时间戳,系统中的全部历史数据存储,为每笔数据提供了检索、 查找和验证。
从密钥的对称性来看,通过加密和解密的“密钥对”算法,区块链对一个密钥加密后,仅有唯一的密钥才能解开。当一个密钥被公开后,所有参与者可见公 钥,并可加密一段真实信息,而他人无法算出另一密钥,只有信息拥有者通过公钥来验证签名,才能用私钥来解密,体现了接收方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确保信息为真 正的持有人发出。信息的私钥签名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使参与者更易达成共识,降低了交易的摩擦边界,实现了透明数据的匿名性,并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从智能合约来看,区块链引入了点对点智能可编程传递功能,利用指令汇总列表实现价值的交换,有针对性地设置限制条件,根据筛选后交易各项约束指令, 根据特定用途实现价值的约束和再转移,由此实现在嵌入编程脚本过程中,双方通过智能合约方式处理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确保智能合约技术在持续使用中的有效 性。因此,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均可通过智能编程方式,对经济金融活动中的各项标的的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实现控制,省略了法律或者合同 的软约束成本。
由此分析来看,区块链技术吸收了经济金融交往过程中的操作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评估过程,实现了去中心化、去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五大业态优势,为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交易银行的发展,以及跨境电商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提供了可编程社会的技术保证。
二、区块链银行的形成
从区块链技术发展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加密的货币、转账、汇款和数字支付系统等数字货币的应用;第二阶段为加密的股票、债券、期货、贷 款、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等更为广义资产标的的应用;第三阶段将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等有所方面的应用。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仅处于第一阶段向第 二阶段过程之中。
2015年,各国银行机构、顶级投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逐渐重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性开发,其中包括巴莱克银行、瑞士信贷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 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高盛等多家顶级投行,加入由金融技术公司R3领导的组织,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截至目前,全球 范围内加入R3联盟的银行已经超过42家。
当下,商业银行正积极参与研发区块链技术,为开发应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等制定规则,旨在能够形成提升经营效率、创建普惠性服务、网络化大量手工 金融服务流程、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等简约金融服务范式。然而,区块链银行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简约金融服务范式的微薄收入,如何支撑传统模式的转 型。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发展大量无法获得银行账户但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接的新客户人群,为区块链技术开发之际,以巨量低成本小额支付交易的微薄收入, 来实现中间业务的收入增加。在成本控制方面,商业银行兼并与收购金融科技公司,可发挥持牌优势来创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利用消费者信任优势,改进传统中心 化银行系统,优化后台基础架构等,来减少金融创新和监管成本。
从区块链银行开发模式来看,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商业银行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如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 等方面测试区块链的应用。第二种是商业银行投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以创投形式进入区块链领域,如高盛、西班牙对外银行等。第三种是商业银行与初创公司合 作,如巴克莱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等。
目前,区块链银行业务包括:1、点对点交易的P2P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买卖等。2、登记。区 块链具有可靠的数据库记录各种信息,对存储的反洗钱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具有可信和可追溯的特点。3、确权。如衡平法法系登记转让事项的权利认定等程 序,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4、智能管理。由于“智能合同”具有自动检测有效性,满足程序条件,合同则自动处理付息和分红,避免了人为干预而产生信用违约 风险。
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标准化的基础服务协议,构建共识数据层服务规则,进而产生金融应用层的服务场景,如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交易银行 以及跨境电商等,由标准协议构建的应用场景,为数字资产标的搭建应用层多项金融产品——债券、股权、外汇、纸黄金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只需将应用场景和共识 规则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从而构建一套可应用多项金融产品的基础协议和服务,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拓宽使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为抑制互联网金融的信用 风险弊端提供了新工具。
三、区块链银行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亟待储备技术和金融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积极参与区块链银行标准的制定。央行在年初数字货币研讨会上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 生了巨大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央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在全球大型金融机构联合创新推动下,我国银行业应高度关注国际同 业最新创新动向,尽早加入研究、开发区块链产品的行列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适应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商业运营模式。
金融监管机构应持续关注最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对准备。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是通过透明化实现的程序化组织,突破了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 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鉴于比特币的数字货币交易的投机和洗钱风险教训,就区块链技术欲成资金流通的新渠道,需有监管标准来保护市场各方利益。对 此,监管部门应积极参与R3组织的协议规则制定,以保证金融创新产品的合理运用,同时,需要程序的中心化规则支持,利用金融技术的便利性来改进和完善监管 手段,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新技术,为区块链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作者:邵伟 中行上海市分行培训中心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
对 2025 年减半后的思考
2025-01-22 -
特朗普发币 让加密坐实赌场还是拓展Web3法律边界?
2025-01-22 -
2024 加密行业回顾与展望:稳定币支付崛起 BTC L2 潜力巨大
2025-01-22 -
特朗普发了一个600亿市值的Meme币
2025-01-20 -
特朗普回归:如何在政策动荡中找到投资机会
2025-01-19